教育

2019開始跟許多不同的教育單位合作塑膠講座,一方面跟學生們分享塑膠再生的知識,一方面也去刺激彼此的想像力,合作的對象從公、私立學校、實驗學校、教育協會、博物館、課後輔導機構等約25間以上合作經驗,參與老師學員超過一千人。

知識就是力量,而學校就是一個充滿希望的地方,現在的教育環境跟20年前差異非常大,從黨國教育裡的“起立、立正、老師好”到現在觀察到的“親愛的孩子”“親愛的老師”,從”有沒有問題,沒有人敢有問題“到”每一個人都敢有問題“。老師跟學生的關係比以前還要平等而且更多討論的開放空間。

台灣現在的教育預算遠遠低於軍事預算(這是一件非常瘋狂的事情,依我們不是一個侵略性或是會戰爭的狀態來說,我們想要的應該是大家有更多知識的未來,並不是更多人拿槍的未來),每間學校的資源也都不太一樣,譬如說公立學校的經費可能就沒有那麼多可以提供學生們更專精有趣的教材或是設備,很多公立單位就可能比較專心的傳統的菁英教育,基本的學術、不要搞一些有的沒的,平安順利畢業到下一個階段就好,私立學校的資源相對的就比較多可以實驗,有的硬體設備真的是很華麗,課程餐點校外教學都沒有在馬虎的,實驗學校就真的更有趣了,有時候上課是在教怎麼種菜,比起考上哪一間學校,更重視生活中實用而且有趣的課程。宜蘭在實驗學校這塊就做的非常好玩,在這邊偷偷讚賞宜蘭一下,在搬來宜蘭以前,待過樹林的工業區,也常常在跑海邊,怎麼跑,就還是被宜蘭深深吸引住,宜蘭的

山水空氣是真的好,如果六輕當初設在這裡可能就是不同故事了,蔬菜跟米也是真的好吃(水好真的不用解釋),除了有路牌告訴你注意落果(騎腳踏車會被野生芭樂或是蓮霧打到),沒有台北的焦慮(宜蘭人很少在亂按喇叭)、整個跟自然的空間比例真的非常舒服,還有那超級無敵沙灘,會讓人生活的步調慢一點,更知足而且想要與自然共生。接觸了幾間在野外的實驗學校,都非常有趣。協會跟課輔單位就非常兩極,有的是家長送過去渡時間的,有些老師其實不太在意學生到底怎樣,學生也不太理老師,時間到平安的回家就好,有的老師真的是很用心的在跟孩子們相處,藉由平等的溝通以及不同的生活體驗去增加小孩的視野以及與人的互動。

宜蘭的岳明國小在海廢這一塊是讓人佩服的,可能是因為離海邊很近的關係,老師跟學生們都對海廢非常有經驗,那天老師帶著自己的小孩來到了不垃圾場,整間因為欠缺人力加上最近收集回來的塑膠大爆炸,很雜亂很吵,但不影響我們的交流,有時候會因為現場太髒亂、吵雜或是服儀不整(衣服被燒破洞或是褲子太髒還是埋頭苦幹了好幾天沒刮鬍子的樣子),而影響了所謂的”形象“,沒有辦法溝通理解,相信我,我常常因為刻板印象撞牆,這群人並沒有因為這樣的畫面而怯步,路邊車聲很大蓋過了講話的聲音,老師認真使力著聽著這個計劃,還沒講到一半就袖子捲起來開始幫忙分類塑膠,兩天後又烙了一群人來幫忙,找了科學老師、社會老師以及更多的學生來幫忙,二話不說直接丟了一筆錢到抖內箱,剛好足夠一個禮拜的食物。對,現在我們連食物都有困難。老師那天帶了伴手禮,離開之前,老師說”真是不好意思,塑膠真的很難處理,我還帶塑膠來,下次我知道了“。

另外,有一間非常特別的國立高中,是位於澎湖的馬公高中,雖然是一般高中,但有非常特別的教綱,他們有一個獨木舟的計劃,就是每年會帶學生划獨木舟到另外一個小島,老師們不廢話直接一起,在上島後把身上的水壺倒掉,想要喝水的人必需要想辦法跟不認識的當地島民聊天並要水喝,真的很有趣,也結合了藝術、社會服務還有淨灘活動,淨灘對他們來說是家常便飯,常常就是大家約一約直接衝龍門沙灘(澎湖最髒的沙灘之一,常常有一堆大量不是澎湖的垃圾隨著海洋過來),在今年初的時候,我們也到澎湖幫忙建置了一個塑膠再生中心,製造了一套機器以及數個再生用的模具,到了現場去教大家怎麼操作機台。可能是外島的關係,大家對於塑膠或是海洋的意識比本島還要有感,整天在看海跟看一堆垃圾漂進來的。有別於其他公立學校,馬公高中的的視野非常的前衛,除此之外,也非常重視社會服務、互相幫忙、互相包容以及無垃圾化這件事情,校方帥氣的直接把塑膠再生放入教綱,是一位非常實幹的戰友,除了帥以外,找不到解釋了(有偷偷計劃一起用海廢造船,超期待,一定會超級酷)。

還有一間值得一提的復興美工,雖然沒有直接的接觸到校方,但一路上總是跟復興美工的學生很有緣分,從小時候跟路邊認識復興美工學生鬼混,不垃圾場一開始也是有一位復興的學生幫了很大的一個忙,到中間與不同的復興美工在校生、畢業升做塑膠共創,8、7、6、5年級的都遇到過,真是都一群有想法、有作法的奇耙。

其實本身對於教育一路上我充滿了疑問以及為什麼,活到這麼大,有很多東西我好希望當初學校可以教給我,譬如說怎麼呼吸、怎麼找快樂、怎麼去質疑、怎麼找到食物之類等一些實用的知識。我們需要的不是一大堆的醫生、律師,而是更多可以為大家帶來正面的。

一直到了最近,有機會到學校與許多的老師/學生交流,做了許多的塑膠再生講座,開始慢慢的釋懷,也開始用比較有希望的方式去看待學校,雖然塑膠再生還不是一個非常普遍的課題,但是慢慢的看到希望,也開始變成一個比較謙虛受教的狀態,即使這個世界有時候令人感到絕望,願意的話其實可以隨時翻轉成正面的能量。

現在的社會資源的分配不均,有些人從小就是金湯匙,有些人可能連學校都不太去,只能在夜市玩垃圾等爸媽下班,很多不公平,但我看到的是更多進步的空間,這些阿里阿雜並不會影響不垃圾場的前進方向,也不影響我們想要跟不同溫層分享塑膠再生的熱忱,回歸到底,我們只是世界上其中一個物種,面對的是一樣的問題,在於願不願意去面對、意識、採取行動、互相提醒我們還有彼此,那外太空可能有其他更適合居住的地方,可能有其他的文明,我們不知道,我們知道的是,地球是目前我們有的,而我們應該從現在開始去珍惜我們所擁有的。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