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礦場聊聊永續性

前些日子,接到了芭比的來電,希望在宜蘭辦個幾場工作坊,ㄅ拉ㄅ拉的,我隨便聽了幾個關鍵字,就沒多想,答應了她:宜蘭、盪鞦韆、生態觀察。活動當天才發現,是在漢本、澳花那一帶,帶著有點緊張的心情開著颱風天的東海岸可不是一件有趣的事情,隨便一顆拳頭大的石頭下來都可以穿破車頂的板金;也發現了這次的合作業主是台泥,對,挖水泥的兒。

我知道刻板印象有時候可以是一件狡猾的事,可以是一個沒有根據或是根據情境,又可以是一個簡單認識或是不認識的樣子。我不知道大家對於開山挖礦的那個畫面是怎麼樣,但我有一個矮油感,會不小心覺得你都在那個狀態了,我們沒什麼好談了,天啊,我還是個會去抗議集會那種傢伙。好比是,全部的人都喜歡吃燒肉,但沒人想去殺了那動物,最後屠夫下手後,大家又覺得矮油的,但搞不好屠夫也可以內心很暖然後會做一些好事情,是有可能的啊。

又想了想,當有人願意跟你討論塑膠廢棄總是一個好的現象,我嘗試著用力不漏掉任何一個機會。手頭上有一千億的人對於永續性的那種浪漫是讓人無法想像的,我盯著水裡的珊瑚旁邊的海膽想說,哇賓果,有海膽自助餐了; 簡單來說,先上山把樹全部砍掉、挖挖土石、燃個煤發發電什麼的,喔,除了礦場、發電廠、他們還有自己的港口,對,你沒看錯,自己的港口,整局養活了成千上百的家庭。過手的能量以及資源,我相信他們比任何人都會更重視,因為他們比誰都清楚,挖完了就沒得玩了。

銅板是有三個面或者是更複雜的結構體,沒有辦法當下直接一個開關,按一下就關掉,舉例來說,一個反對挖礦的人整天待的地方就是一個水泥盒子、純素食主義者吃著高碳排的酪梨跟吃牛肉的人說不能吃肉、諸如此類,我覺得討論都是好事,但請溫柔點,畢竟現在的世界已經不缺更多憎恨了。

可以走進去場子看看水泥是怎麼發生的是很有趣的事情,水泥也是其中一個嘗試的媒材,可塑性也超高、石頭、沙子、加點水,又很便宜,以特性來說我覺得是好玩的材料。願意敞開大門去擁抱陌生人是需要勇氣的一件事,願意看看也是一件很珍貴的事情,現實層面,我們不可能突然今天就把礦場關掉,那是不是會有很多人沒房子可以住(常常在想一個問題,為什麼水泥這麼便宜,房子那麼貴),也會有很多人沒飯吃。在調整往比較永續的路上,是有很多小按鈕可以嘗試的,譬如說,你知道你在砍樹了,但一個很重要的點是你怎麼砍,挖起來亂堆,還是說小心的把每一株保育起來,可以在其他地方種; 或者是成立一個超酷的永續部門,定期的去淨灘,還是說找到一些部落古法的好喝沒有包裝的飲料之類的,孵育珊瑚還是說找到更好的方式去改變這些吃吃喝喝弄弄所產生的廢棄物。

先接近、喜歡之後就會有一種想要保護的感覺。

很幸運的是在睡前雨停了,到了澳花布部落的小吃部,這也是以前經常來的點,原住民一個好玩的地方就是,很熱鬧,外來者進去後10分鐘,全村的人都會知道你來了,而且他們會過來看你,短短吃一盤炒麵可以這啊麼多的角色劇本也是夠鬧的。一次在海邊,一次在部落旁邊的小溪流,聽著水聲數星星。

這一場的高潮應該就是驛站是一個很適合做塑膠再生的地方,空間夠大、電力又很夠、在海邊旁邊、有洗澡的地方、也有盪鞦韆的,還有,館內有一堆sup跟一群很有趣的救生員可以帶你們去做壞事。

簡單來說,我們發現永續這一件事情就是去善用有限資源以及理解有限資源是有限的,在不同手裡放入小巧思讓資源得以走更遠,以及在一些無法避免的過程將傷害最小化並且著手復育讓未來的人們還有資源可以用。

舉辦工作坊的目的是讓大家藉由塑膠再生的過程中去了解塑膠廢棄物一事,自己去體驗到底用自己的力量去處理塑膠廢棄物是多麽麻煩的事,然後偷偷的在每個人心裡埋下一顆珍惜的種子,其實力量是可以很大的。

一個人相信,幾個人相信; 一個人做,幾個人做,那麼,不垃圾的那天將很快就發生(必須得快,我們在跟很多東西賽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