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陽光灑落在我手上的那一刻,土地微微發燙。我蹲下身,一根一根拔掉甘蔗田裡的雜草。這個動作很簡單,卻像是穿越時間,一下子把我拉進了我們的過去。
你知道嗎?拔草的時候,手指會有點痛,腰會痠,但最痛的,是那種無法說出口的歷史感。因為我不是在整理田地,我是在翻一頁頁被撕掉的記憶。
🍹 黑糖、萊姆酒與鎖鏈:全球奴役的黃金鐵三角
很多人不知道,甘蔗田的背後,是血。真實的血。
在大西洋彼岸的加勒比海,幾百年前的黑奴,被英國殖民者用萊姆酒灌醉,騙上船,送往異地。目的只有一個:讓他們成為永遠的勞力機器,在熱帶的糖田裡,為帝國煉出黃金。
甘蔗變成了萊姆酒,酒換奴隸,奴隸再種甘蔗。這就是殖民主義下的「黃金鐵三角」:糖、酒、奴隸,循環運作,直到榨乾每一個人的身體與靈魂。
你以為這跟台灣沒關係嗎?
在日本殖民時期,台灣就是東亞的甘蔗田。他們在這裡種植、壓榨、出口,把我們的土地變成糖廠,把我們的身體變成工具。很多阿公阿嬤,在甘蔗田裡長大,汗水是鹹的,但收成卻從來不是自己的。
🌱 拔草,不只是勞動,而是歷史的覺醒
今天我拔的草,看起來像是農事,其實是在拔掉那種根深蒂固的屈從感。那種「我們命本來就比較苦」、「講母語會被笑」、「外來的比較好」的集體催眠。
你知道嗎,黑人奴隸當時也會在田邊唱歌、跳舞,看起來像在休息,其實是在偷傳訊息,在偷藏自己民族的靈魂。他們用音樂把身份保存下來,我們呢?我們有沒有用什麼東西,把自己藏起來?
還是,我們早就被拔光了?
這就是為什麼我說:本土化,不是浪漫,是一種必要的抵抗。
🧡 把「在地」當成高貴的事
台灣這塊土地很溫柔,但我們對她很陌生。我們太久不講自己的語言,不問自己的歷史,不想自己的名字。
我們吃進口的米,喝國外的酒,連穿衣、說話、教育,都是外來者的規則。這不是我們的錯,而是後殖民體制留給我們的腳鐐。而拔草,就是把那一根根鎖鏈,一點一點解開。
我不只是在拔雜草,我是在種下尊嚴。
🌾 我的小孩不該是奴隸的延伸
我想像有一天,我的小孩能站在這塊田裡,不再是為了糊口,而是為了理解自己。他會知道這根甘蔗不是「商品」,而是「記憶」。他會知道拔草不只是除草,而是在除掉那些壓在我們身上的後殖民幽靈。
我不希望我的孩子繼續做文化的奴隸,我要他當主人,土地的主人,歷史的主人,語言的主人。
你或許不種田、不拔草,但你也能做一件事:開始愛我們的土地。從吃一口在地的米、說一句母語、問一問「這裡以前是誰的家?」開始。
因為土地不會說話,但它一直記得。我們呢?
你以為我們離奴隸很遠嗎?但我們的語言、文化、價值觀,有多少是自願的,又有多少,是在我們不知不覺中,被「灌醉」後接受的?
不是每個人都在甘蔗田裡流汗,但我們都在這個歷史現場裡生存。
支持本土,不只是對祖先的回應,是對後代的交代。
🌿 我在田裡拔草,也在心裡種回一整座山林。
你願意和我一起,把這片土地叫做「我們的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