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趟

在今年年初的時候完成了四萬公里的再生巡迴,每趟一千公里計算的話,大約是40趟,一趟抓10天的旅程,就是有整整的一年多都在路途上。

不外乎與不同的群眾分享了塑膠再生的經驗跟知識,從塑膠廢棄的問題、塑膠再生的重要性、到日常生活的減塑、或是走進大自然裡去亂撿垃圾,各式各樣的演講、分享會到工坊的實際操作,交換彼此對於塑膠垃圾以及更好未來的想像。

這是一趟充滿驚奇、危險、誘惑的旅程,有好玩的事情,同時也有許多的驢子大便,困難的挑戰。

整趟並沒有太多的思考或規劃,單純只是覺得需要跟大家分享塑膠再生的事情,感覺這種事情越多人知道,就會有越多希望看到更多的塑膠被珍惜,當人們被互相啟發後,力量是可以很大的。分享的點也沒有太局限,公家單位、私人企業、餐飲店、個人工作室、各個學校或是山邊的部落等等,塑膠再生不分你我,每個人都應該看看,畢竟那是我們大家一起搞出來的問題。

時常就是再生的相關機器、物件然後吃的睡的放上車廂就出發了,大多是以順逆時鐘的方向前進,來回可以不同風景嘛,你懂的,繞圈圈總是一件令人興奮的事情; 推廣不垃圾也像是在繞一個圈圈,有些人本身就已經知道不屬於大自然的東西,就不要留在那並帶走,在生活中也盡量不去造成環境更多的負擔,本身產生的廢棄物就很少了,並會乖乖地小心的處理; 有些人則是不知道也不在意,反正就是繼續亂丟,這兩者都是那麼的理所當然,好像怎麼樣都不太多改變。

看到有人因為了這個計畫而開使採取行動是真的令人感動的,幾個小學生在參加完工作坊之後,總是會記得提醒媽媽去菜市場買菜要帶購物袋,或是收到大家寄來的塑膠廢棄物會發現漸漸的越來越乾淨、整齊,大家開始把塑膠再生當作一回事,私心最喜歡的就是更多的垃圾工匠發生了,越來越多人使用廢棄物為媒材去創作,這是真的令人很興奮的事情,淨灘的風氣也越來越盛行,撇開是不是單純話題炒作,總之越多人看到總是好事吧,我想。

再生巡迴真的不是一件那麼美麗的事情,很多時候除了三餐不濟之外,大多數的時間是睡在車廂裡面的,當然,如果說是天氣好,在瀑布旁邊起床,慢慢的煮早餐,玩個水,在自然考察一下後,舒服的分享故事,那是愜意的,也有些時候是趕路趕的太累,就在交流道路旁,隨便塞個垃圾食物,身體又臭又黏沒地方洗澡,聽著很吵的車聲,補個眠繼續上路。同時是需要很多耐心的,當然,遇到已經是在狀態內的場子,那是真的超級好玩的,總是充滿了健康的食物、神奇的能量、跟一堆超級啟發人心的事情以及生活態度,但一般的場子就是很重複性的在講垃圾這件事情,一次兩次五次我很快就會沒有耐心了,情緒也會開始變得煩躁,常常也是玩到沙啞、暈眩、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哪裡了,下巴歪掉忘記自己的名字也是常有的事情。

有時候回到同一個海邊,會發現試過好幾次的海邊,還是一樣多的垃圾,那是非常令人氣餒的,一路上雖然有許多支持者分享著愛,但這樣子活動還是非常吞噬著能量、時間與金錢,一不小心失衡是滿可怕的事情,你們看到的這些在再生物件,漂漂亮亮亮亮的、很酷誒、很有趣誒、背後都是用很不容易換來的; 每天面對廢棄物可以是可以讓一個人絕望的,你有看到路上拾荒老人的眼神嗎?下次找個機會看看,空洞的絕望加上不知道晚上可以睡哪裡或有沒有東西可以吃的感覺。

時間跟金錢也非常的損耗,同樣的時間在工作室應該可以處理掉20噸的再生塑膠,什麼都不思考專心玩塑膠再生來說,那時間真的是可以拿來創作不少東西。雖然巡迴路上會帶個贊助箱,但真的會贊助的人其實並不多,還遇到有人從裡面偷錢跟丟垃圾的,那贊助箱三個字對他們來說就是一個笑話,這40趟粗抓的費用大概是在100萬,而得到的贊助款並沒有超過10萬,大多都是得從自己口袋掏出來,我覺得自己蠢透了,真的是很蠢,也沒有看到太多的實際效益,但效益到底是什麼呢?政府在意的是國民所得而不是快樂指數,而學校在意的是升學跟入學率,並不是學生們可以學到什麼並且可以跟未來串聯到的,市場跟行銷又必須是得有某種產品或服務,啟發跟感動算不算是一種服務呢?

我就常常被一些莫名其妙的事物感動的亂七八糟的兒。

如果在這一趟巡迴中,有某個人因為看到了不垃圾場,然後開始有了珍惜的小苗在心裏發芽,從珍惜塑膠、珍惜食物、珍惜各種各種,而且從此之後並沒有任何浪費的行為發生了,那算不算是一種服務呢?

老實說,我不知道,但這個計畫好辛苦喔,無可救藥的浪漫主義都被現實的帳單磨光光了,看不到什麼希望,滿腔熱忱跑完巡迴後,回來原點,發現附近居民還是一樣的在亂丟垃圾,大家還是一樣若無其事的喝著飲料,我真的不知道我在幹嘛了。

已經跑過了上千個場子了,還有許多的場子還沒跑到,但我想現在是一個好好思考跟休息的時候,我知道我的方式很笨,我相信會有更好的方法,但我還不知道是什麼。

如果,你手頭上有資源願意贊助的、對於再生教育有更聰明的手法、更有效的行銷方式、還是說你很懂募資的,那將會非常有幫助。我相信一定有更好的方式,但還沒找到。

總之,在下次出發前,我想要好好洗個澡、吃個飯然後狠狠的睡一覺,然後繼續走起。

依慣例與vast去海邊散散步、看看浪、順便撿個垃圾

你有沒有進去過一間店,店員看起來就有點酷酷,然後又很有風格,帥帥的兒,那態度就是很迷人,嗯,對,我在說的是酷酷的小廠牌。

從小我就很迷戀獨立小廠牌,真是很喜歡那種很特別的感覺,有時候是一件上衣、一件外套、一雙鞋子、一件褲子、或是一些物件,是設計師在感覺對的時候做出來的,只有一件或是遇到有一樣東西的人機率是零點零零零六以內,很貴,但感覺真的很爽,好喜歡那種特別的感覺喔,也可以感受到廠牌的用心 ;傻傻不懂事的時候會去穿到一些大牌子出來的東西,偶爾難免撞衫,我就會把那件丟了,因為我覺得一點都不特別。

小廠牌帥的原因,除了東西很多都是限量的以外,通常搞獨立廠牌的傢伙們也都是很有態度,
對於人生也是很有想法,那種人與人的連結更是重要,周邊很多朋友也都是從獨立廠牌開始認識,最後也成為很好的人生夥伴以及老師,不管是在哲學或是生意上,是一種很特別的連結。

上面講的都不重要,也跟下面要講的一點關係都沒有,純粹是很興奮的想要分享對於小廠牌的迷戀而已。

開始之前,我想先從一個不相干的場子傳來的故事開始:

看到餐廳客人外帶咖啡的時候,覺得垃圾怎麼那麼多,於是說了一句話:外帶的話製造那麼多垃圾,那不要做外帶了,讓客人在這邊喝或是自己帶容器來裝,不然不要賣了。這個故事是我在五年前聽到的,到現在還是很感動的放在心上,偶而拿出來品嚐。

怎麼個帥法?首先,自己說自己帥並不帥,真的帥的是在一個完全不相干的情境裡被另外一個人不刻意的講出來,那是一種扎實的帥,也是我希望自己可以做到的帥,再來就是,願意放棄少賣一個東西去換取一個減少製造垃圾的機會,那是一種勇氣。歐,相信我,我跟上百個廠商聊過不提供一次性塑膠的話題,百分之八十會擔心客人因此而不來(時常還會看到廠商主動提供一次性塑膠給客人說:這樣比較好拿),百分之十九點五會覺得我是瘋子,就那不到百分之零點五是相信並且支持這樣的理念。對,我知道,網路上四處都是小鳥跟蜜蜂在花群跳舞,但現實就是他媽比水泥還硬的硬。

大多數的商家對於塑膠濫用的立場是,除了關我屁事、很麻煩之外,恐懼少給了一個塑膠袋客人將不會在回來買東西了。

一開始我還是很懷疑浪人對於環境的態度,整天喊愛自然愛海洋的,在頭城住了三、四年,
從來沒有看過一個衝浪的下去撿垃圾,這也是阻擾我衝浪的一顆石頭,如果只待在海平面上,怎麼可以說自己愛海?如果只有一昧的消費海洋,卻不願意彎腰幫忙撿個垃圾,怎麼可以說自己以海為家?

時常被問,你又來衝浪了喔,我總是笑笑的回說,沒有啦,我來踩踩沙子,當然我也喜歡衝浪,不過,發現塑膠垃圾在海邊亂飄一後,薦骨總是冷冷的跟我說:在你把海弄乾淨以前,你沒有資格玩水。

言歸正轉,VAST改變了我對於浪人的觀點,合作至今好幾年,他們一而再的用行動去證明衝浪跟環境是息息相關的,在沒有辦法太野的城市裡,他們舉辦了許多的展覽推廣,除了告訴人們衝浪有多帥以外,更是把環境議題帶入其中,衝浪很帥,一邊衝浪一邊照顧環境更帥!在戶外,他們用實際的行動,像是淨灘、約大家出來大自然做運動、企業責任或是再生教育,僅舉幾個,我老早就數不清他們到底幹了幾次這樣的事情了,直到今天,他們還在幹。

另外一個在VAST看到的就是希望,他們的出現讓在海邊一個人絕望淨灘的我看到了一到光芒,雖然只是一個小廠牌,手頭上的資源是很有限,但他們非常願意做,相較於其他冰冰冷冷嘰嘰掰掰整天喊窮的大公司們,他們絕對是勇氣可嘉、不廢話直接跟你去打垃圾戰的好夥伴。

VAST跟不垃圾場已經在海廢走了一段路,另外,去年也在頭城設立了塑膠收集點,好讓會撿垃圾的浪人們有個地方可以混; 情長紙短,在這邊怎麼講都沒有辦法真的傳達,我想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去找一個VAST的孩子聊聊,或是更直接下次去現場看看我們在幹嘛,你就會懂。

另外很大的一個啟發就是,支持本土這件事情,VAST與台灣本土的創作者、藝術家、攝影師浪人都有非常親密的關係,這也是我覺得很棒的事情,當我們都開始支持本土的時候,本土化的傢伙們就會有更多養分去成長,也更有機會去照顧彼此。

最後還有一個,我變得比較秋了,覺得不用等到海邊乾淨的時候才可以衝浪,其實保持心情愉快,一邊衝浪一邊撿垃圾也是不錯的選擇,所以,嗯,我又被拉回去衝浪了,歐耶。

想講的東西還很多,不多廢話,不跟你討論今天要喝多少水,吃多少蔬菜,開不開心,小孩子有沒有奶喝,吸的空氣乾不乾淨,有沒有曬太陽; 總之,我剛發現北海岸一個超級讚的浪點了,我不在乎你到底是玩真的還是怎樣,我要下水了,歐耶。

https://www.vastsurfshop.com

與礦場聊聊永續性

前些日子,接到了芭比的來電,希望在宜蘭辦個幾場工作坊,ㄅ拉ㄅ拉的,我隨便聽了幾個關鍵字,就沒多想,答應了她:宜蘭、盪鞦韆、生態觀察。活動當天才發現,是在漢本、澳花那一帶,帶著有點緊張的心情開著颱風天的東海岸可不是一件有趣的事情,隨便一顆拳頭大的石頭下來都可以穿破車頂的板金;也發現了這次的合作業主是台泥,對,挖水泥的兒。

我知道刻板印象有時候可以是一件狡猾的事,可以是一個沒有根據或是根據情境,又可以是一個簡單認識或是不認識的樣子。我不知道大家對於開山挖礦的那個畫面是怎麼樣,但我有一個矮油感,會不小心覺得你都在那個狀態了,我們沒什麼好談了,天啊,我還是個會去抗議集會那種傢伙。好比是,全部的人都喜歡吃燒肉,但沒人想去殺了那動物,最後屠夫下手後,大家又覺得矮油的,但搞不好屠夫也可以內心很暖然後會做一些好事情,是有可能的啊。

又想了想,當有人願意跟你討論塑膠廢棄總是一個好的現象,我嘗試著用力不漏掉任何一個機會。手頭上有一千億的人對於永續性的那種浪漫是讓人無法想像的,我盯著水裡的珊瑚旁邊的海膽想說,哇賓果,有海膽自助餐了; 簡單來說,先上山把樹全部砍掉、挖挖土石、燃個煤發發電什麼的,喔,除了礦場、發電廠、他們還有自己的港口,對,你沒看錯,自己的港口,整局養活了成千上百的家庭。過手的能量以及資源,我相信他們比任何人都會更重視,因為他們比誰都清楚,挖完了就沒得玩了。

銅板是有三個面或者是更複雜的結構體,沒有辦法當下直接一個開關,按一下就關掉,舉例來說,一個反對挖礦的人整天待的地方就是一個水泥盒子、純素食主義者吃著高碳排的酪梨跟吃牛肉的人說不能吃肉、諸如此類,我覺得討論都是好事,但請溫柔點,畢竟現在的世界已經不缺更多憎恨了。

可以走進去場子看看水泥是怎麼發生的是很有趣的事情,水泥也是其中一個嘗試的媒材,可塑性也超高、石頭、沙子、加點水,又很便宜,以特性來說我覺得是好玩的材料。願意敞開大門去擁抱陌生人是需要勇氣的一件事,願意看看也是一件很珍貴的事情,現實層面,我們不可能突然今天就把礦場關掉,那是不是會有很多人沒房子可以住(常常在想一個問題,為什麼水泥這麼便宜,房子那麼貴),也會有很多人沒飯吃。在調整往比較永續的路上,是有很多小按鈕可以嘗試的,譬如說,你知道你在砍樹了,但一個很重要的點是你怎麼砍,挖起來亂堆,還是說小心的把每一株保育起來,可以在其他地方種; 或者是成立一個超酷的永續部門,定期的去淨灘,還是說找到一些部落古法的好喝沒有包裝的飲料之類的,孵育珊瑚還是說找到更好的方式去改變這些吃吃喝喝弄弄所產生的廢棄物。

先接近、喜歡之後就會有一種想要保護的感覺。

很幸運的是在睡前雨停了,到了澳花布部落的小吃部,這也是以前經常來的點,原住民一個好玩的地方就是,很熱鬧,外來者進去後10分鐘,全村的人都會知道你來了,而且他們會過來看你,短短吃一盤炒麵可以這啊麼多的角色劇本也是夠鬧的。一次在海邊,一次在部落旁邊的小溪流,聽著水聲數星星。

這一場的高潮應該就是驛站是一個很適合做塑膠再生的地方,空間夠大、電力又很夠、在海邊旁邊、有洗澡的地方、也有盪鞦韆的,還有,館內有一堆sup跟一群很有趣的救生員可以帶你們去做壞事。

簡單來說,我們發現永續這一件事情就是去善用有限資源以及理解有限資源是有限的,在不同手裡放入小巧思讓資源得以走更遠,以及在一些無法避免的過程將傷害最小化並且著手復育讓未來的人們還有資源可以用。

舉辦工作坊的目的是讓大家藉由塑膠再生的過程中去了解塑膠廢棄物一事,自己去體驗到底用自己的力量去處理塑膠廢棄物是多麽麻煩的事,然後偷偷的在每個人心裡埋下一顆珍惜的種子,其實力量是可以很大的。

一個人相信,幾個人相信; 一個人做,幾個人做,那麼,不垃圾的那天將很快就發生(必須得快,我們在跟很多東西賽跑)。

蘭陽博物館走入校園計畫-與太平洋戰友的環境教育

其實我們一般就是很簡陋地基本幾樣上貨車後就出發,到不同地方去跟跟大家分享塑膠再生,當然也有從個地方老師們帶著學生來找我們玩。

不垃圾場有一個很夠意思的戰友:蘭陽博物館,除了建築是一個有趣的形狀以外,館方也是在很多南島語系、考古、物種相關的議題上都很用心,除了這些我們也都很有共鳴的話題以話,蘭博也是在太平洋第一道陣線上,對於海洋垃圾跟環境當然也是很在意,這是非常讓人興奮的事情。

在20年的夏天,我們決定跟蘭博一起把不垃圾這件事情帶入宜蘭各地的校園,不管是一般公立學校、私立學校、實驗學校還是偏遠地區,開啟了一場接著一場環境教育的巡迴。

一般內容會分成三個部分:幻燈片解說、實際物件分享、允許的狀況下會把再生機台帶過去現場直接來。

幻燈片從海島還有自然環境切入,跟學生們講解垃圾與環境的關係,從大樹帶給我們的啟發、糞金龜教會我們的事情、焚化爐與掩瞞場的狀況到整個塑膠再生的過程,讓大家可以知道整件事情的來龍去脈。

實際物件會請大家把家裡的塑膠收集帶來、學校資源回收室裡的廢棄塑膠、以及不垃圾場帶去的再生相關物件/實驗品,讓大家看到、摸到,從回收之後的情形是什麼。

場地/電力允許的情況下,會直接把機台帶到學校,讓學生們直接把自己產生的垃圾做成再生物件,是一個鼓勵、也是一個象徵、也是一個訊息,了解跟實際操作塑膠再生是最好去理解塑膠廢棄物的方式,當大家認真收集塑膠之後,很辛苦的把它再生成一個東西時,學生們會理解這過程有多麽的得來不易,會發現到資源的可貴,進而在日常生活中把珍惜這件事應用在不同地方。廢棄塑膠只是一個開始,當學生內心發出一株小小的珍惜之苗,會很自然的開始去觀察這個事情,也會開始萌生想要去保護的心,那也是這個計畫其中一個重點。

每一場結束後,看到大家那種帶著希望的臉,會覺得值得了。
大家專注的時候常常會不小心流口水
塑膠這項珍貴的材料,不應該被當作一次性的東西,用15分鐘就丟掉
激進的酷孩子,下課後跑來分享說他覺得有方式可以讓機台更好
或許不久之後,他會把對於工程的熱情應用在讓世界更好的事情上
不垃圾場的孩子王:小麥
常常大家拿到物件就是覺得很不可思議,然後哇噻完之後又竊竊私語:“不可能拉,頓一下後,那這樣可嗎?那樣可以嗎?”,然後又蹦出一堆想像力了。
常常一群酷孩子直接暴動著,看到塑膠廢棄的可塑性讓大家腎上腺素狂飆
今天雖然我們有點把地球搞砸,但也沒有到那麼糟,我們還是有希望; 今天我們牽著孩子們走,明天孩子牽著我們走。

教育這件事情真的是很奇妙的一件事,常常被叫老師的時候會有點疑惑,其實自己完全也是在很疑惑的狀態,與其說是教,比較像是互相討論,在一波一波的校園巡迴時,並不只是單行道的把知識填鴨在這群學生身上,學生其實很單純,也因此更好討論,可以針什麼對,而不是誰對的方式跟空間的去聆聽彼此,或許有時候學生的作法是更聰明,像是耐心、平等、跟憐憫心,就是當朋友一樣,花花時間跟大家聊聊不垃圾,大家也會花時間聽。

當然,重複性的做這樣的事情並不是簡單的一件事,在這邊也想要稱讚一下所有在環境教育的老師們,當老師真的很累誒,有時候還會遇到屁孩,幽默感一跑掉忘記怎麼跟她屁回去的時候真的是容易內傷。

不垃圾場是非常樂意去做教育的,但真的是分身乏術,資源跟團隊很有限的情況,加上本身計畫也有非常多的作業,能做的場次有限,但,嘿,我們很用力了啦。也期待在未來能夠有與環境教育相關蹦出更多有趣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