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紡錘

「我在做其他事情的時候會忍不住想要趕快去玩紡錘,對我來說那是一種療癒,如果沒有玩的話,會很不舒服,當我把一切放下,開始玩紡錘的時候,內心是無比的平靜,作品會變成怎麼樣並不重要,我只知道當下的我好快樂。」宇文第一次見面跟我說的話

碰到宇文之前彼此間是充滿舒服跟信任,之後則是加了些匠魂的味道。對於羊毛/纖維類的玩意兒,她可以說個三天三夜,真的不誇張,我在一棵樹下聽她講羊毛的事情聽了一整個下午,羊的屁股毛之類可以判定快樂這件事情,或是周邊的相關工具類,這也可以是好多資訊,也因為這樣開始迷上毛線了。

他的作品是將羊毛打成一些不同形狀的物件,有些你也想不出有什麼功能,但就是看了很爽那種,代表作應該是羊毛的水晶墊,但我是真心欣賞一些比較搞怪的作品,也很有共鳴的我也不知道那是什麼,但好喜歡這個過程,那是一種創作的熱忱,是療傷、是沈澱也是一種修行,一種愛跟耐心的練習。

這邊可以看到更多她的作品

我一直都對斧頭這項工具非常著迷,一個是原始感,再來是實用性,既可以砍木材,也可以削紅蘿波皮,上山出操絕對是人手一把;但我發現,紡錘在人類文明上也是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也是石器時代就開始的東西。所以接到這個案子的時候非常的興奮,當然塑膠再生可以做出很多商品,時常會思考說,在物質這麼爆炸的時候,我們真的需要多一張椅子呢,是當下的衝動消費還是說真的很欣賞也很想要並且會好好使用跟愛惜,即使壞掉了也會想辦法去修好,會想說製作出來的再生物件,是流通到誰的手上,那物件是不是成為了另一個垃圾呢,本末倒至,還是說這物件功能性高、收藏價值也有、而且將會有更多的匠氣發生,那就很酷了。

紡錘就是一個這樣子的物件,是個原始的工具可以把纖維\毛類打成線,然後線在去搞個帽子、衣服、毛毯什麼的,但那之前你要有線還有功夫,講到纖維也可以講好久喔,青苔也在摸索不同的農業廢棄物轉成線的可能性,譬如說使用鳳梨纖維編,我覺得帥歪了,還有更狠的是,還可以對混喔,譬如說鳳梨纖維x羊毛,強度/舒適度/臺味一次搞定,嗯,另一個魔法就是入手後就會開始思考什麼可以編看看。

電腦繪圖並沒有阻止這次的產品開發,其實從來都沒有阻止過任合製作,有些還只是講一些很抽象的話然後要求把物件做出來(什麼形式也不知道喔),這次就經典一點,筆跟紙大約簡單一個形體尺寸就好,想表達的是說,不要讓任何事情阻止你想做的事情,想要做就做。

環境的關係,會不斷的碰到各式各樣的人,大家都用不同角度的去參與塑膠廢棄物再生這件事情,但這個案例我會說是很特別的一個案例,也是少數成品完成後會很捨不得的物件。長度跟特性的影響下,不太好車,一隻筆的長度已經是很挑戰了,一般是容易破裂斷掉,這次又得加上兩倍以上的距離,上夾具轉就已經有點晃了,車刀下去這隻會扭來扭去,解決方式就是分兩端車,後面在以砂紙推到大家平均,表示每一隻都得摸上個幾百下,才有辦法搓成那樣,每一隻手感也不一樣,很有溫暖的感覺,這次的工序也是大挑戰,充滿緊張跟興奮的,我非常滿意這樣的物件製作,也很期待這些紡錘流通到你們手上的時候,腦子裡面已經有一大堆人在那邊使用紡錘的畫面了喔,是平靜、認真的樣子,那是一種期待跟安撫。ˋ

後記:

製作的過程是非常緩慢,除了純手工以外也非常受天氣、心情影響,我很喜歡這種可以按造自己舒服的節奏前進,宇文也是很包容我的方式,這場真的是很令人開心。宇文玩的東西其實滿廣的,從產品設計、紡織產業到青苔的創立,這邊也是跟她學習到不少東西,除了可以很聚焦的在一個物件的頭到尾(天啊,很多時候她腦子裡構想的東西容易讓人看不到車尾燈),另外在市場口味、廢棄物的元素,也可以是很天馬行空,該有的都有,也是一個很好聊天的對象,那天完工後,她來到了工作室,我早就知道她不會在意又破又髒亂的場合了,我們聊了哲學、道德、永續以及創作上的靈感,這是非常難得的一次經驗,我們也敲定了接下來想要做的物件,當然也會跟紡織廢棄物有所關聯的物件,當然也是會酷爆的。

還沒斷奶

我發現我還是跟一開始一樣的喜歡喝奶,引爆點是在夏末南瓜,今年的南瓜收成非常好,在送了一大堆給別人之後,手頭上的南瓜還是遠遠多過自己可以吃的狀態,嘗試過幾種不同的料理方式但口味總是差強人意,唯一還可以的方式就是蒸熟、打成泥撒點黑芝麻沾麵包吃,還可以吃上幾頓,能吃的量總是有限,第一反應就是想到了牛奶,把蒸過的南瓜加牛奶放入果汁機打一打,那是解決方式,也因此我發現了我有多麽熱愛牛奶。

從開始玩垃圾時就有點壓抑並排斥喝牛奶這件事情,一是大多數的牛奶是用塑膠包裝,後面有淺伏著一堆有的沒的,添加物不講,只模擬一下牛奶從牛身上到我們手上的過程中,乳牛們是不是開心的活著,志願的讓你擠內內; 還是心不甘情不願的被關在一個小房間,每天除了辛苦的活著之外,還要被強迫懷孕,乳頭上裝滿了各式工業的自動吸奶器,一有奶就馬上進入流水線,好讓我們在超商可以買到廉價量販的牛奶,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我也不清楚,就光想像自己怎麼徒手拿到牛奶這件事,就有難了,我在台灣幾乎沒有看過乳牛,就算有也是在私人牧場上,而要真的從牛身上弄一杯奶來喝還真的不是件簡單的事,要搞到每天每間超商都可以有奶,那肯定是一件不容易的大工程了。

總之,因為喝奶這件事情,我花了不少功夫跟時間,參加了許多的演討會,也學了怎麼做豆漿,嗯,許多研討會的結論就是,喝奶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情,我們應該解放乳牛,不要在喝了,頂多喝喝豆漿,一路上我也這樣告訴自己,但我必須老實說,我真的熱愛很喝奶,也發現無法停止,不管是牧場上新鮮的、還是超商的,我感覺到最原始的哺乳類感,停不下來,而且我超級喜歡不同的果汁混合,不管是木瓜、綠豆、蜂蜜、紅豆、仙草、或是紅茶,都超級棒的,甚至有時候煮湯或面的時候,也會加牛奶進去,一個最最經典的就是洋蔥蘑菇奶油麵,最後要起過的時候在倒牛奶進去收尾,味道有夠讚。

我知道關於喝奶這件事情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譬如怎麼知道乳牛是不是開心的,或者是怎麼樣做到無包裝喝奶這件事情,滿有很多想要探討,在那之前,我不要在壓抑自己或是為了喝奶而感到內疚了,目前可以做的事情就是,除了不會浪費奶以外,也確保牛奶瓶可以順利的被回收,那是目前可以做到的。

如果如果,看到這裏的你,也在思考怎麼樣是一個可以更永續喝奶的方式,譬如說弄一個農場然後弄一隻乳牛然後確保她是開心的吃著沒有噴農藥的乾淨牧草然後跟她談情說愛然後她自願的情況下去擠內內,自己要喝的內內自己擠的概念之類的,在那之前,我要去喝一杯廉價工業化然後不知道含什麼添加物而且是用塑膠包裝的內內睡覺了。

至少得是百分百生乳。

後記:前陣子遇到一個國小三年級還在包尿布的傢伙,我笑了,他堅定的回:有種你把圈圈、叉叉、三角形都戒了,我還看過你正方形勒,然後,菱形是什麼?

我傻眼,完全找不到立場反駁他,其他的都還好,等他16歲後可以討論,但被他看到菱形我覺得有點內疚,我不知道怎麼跟他解釋什麼對與錯了,我知道他會向我看齊,但我自己都還沒釐清的話該怎麼說呢,是一個課題,我希望我可以成為一個好榜樣或是不要被看到。

探索匠心:造船之旅的心靈啟發

在熟悉材料、工法的路上,每一次都物件都是一個驚喜旅程,從一開始在腦海裡的初稿、中間的嘗試、到最後的成品,作法都很不同,是充滿了想像跟手髒髒的感覺,每一道克服內心就會很開心,會有一種征服感,好比是徒手拖了一頭獅子回來那樣是,會開始想像下一個物件,越在狀態內,想的物件就會越大膽,其中一個最刺激的就是造船了,我想蓋房子或造船應該就是匠者的終極聖杯了吧,至少對我來說是這樣,蓋房子就還不敢想了,只能默默的很尊重蓋房的人們,造船則是一天到晚在想。

我知道我現在住的這間房子是誰蓋的,我還會去找他聊天喝酒唱歌,是一個很厲害的田僑仔,什麼都會,自己種稻、開挖土機、抓魚、還會蓋房子即使他完全沒進過建築學校,我覺得民國初期是實幹的黃金時期了,沒什麼法規之外,什麼都得自己幹出來。不像現在,幹什麼都一大堆人在旁邊嘰嘰歪歪的; 認真去看每一片地磚的話,會發現到其實都凹凸不平,牆壁結構有些地方也是歪歪的,甚至有些門或是檯面的高度也是偏高偏厚,那邊少補一塊什麼之類的,可以有一個畫面是他們在蓋的時候應該是非常簡陋的技術,目測手感的痕跡有多了些人的感覺,而且我相信還有時候是因為喝了酒,那邊才歪歪的,這樣真的是帥上多了一層呼吸感。

船屁股的詛咒

這樣的邏輯在配一點鑽牛角尖去套在其他地方,衣服、食物、鞋子、樹木之類的,有時候是可以往上下家前後500年去繞圈圈,繞不完,這也是目前遇到的狀態,我上山砍樹的時候,依照樹幹的粗度大概推一個時間點,譬如說50年的樹,就會開始想像這棵樹50年過程的樣子是什麼,甚至回到樹苗,或是更早之前,還是說樹砍下來之後所製作成的物件會到哪裡,不踩煞車的話這樣的狀態可以卡個好幾天喔,有時舒服有時痛苦帶點賤。

不斷的研究,到台灣各大港口、造船廠考察後,船真的是會讓人很著迷的一個物件,船身的弧度是一片葉子也是一種談戀愛的幻想,立體流線感是美的極致,抑或是船下水之後的航行,目的地是在哪裡,有沒有一個具體的目的地,還是無謂的在水上與大自然打摔角,是要抓一條金槍魚上來當午餐,還是說隨便一顆礁岩或是狠一點的暴風雨,根本毫無勝算啊,可能因為沒有水喝,還是漏水就沈船,也可以是飄太遠,迷路找不到方位,也沒有明顯的標的可以對,頂多就是用太陽稍微抓的出東西方,但根本沒用啊,看不到陸地了,晚上又開始冷了,海風是會刺穿到骨頭裡面,又濕又冷,總之這一切都太迷人了,我知道目前為止都只是為了造船在練的基本功。

造船是匠者的最高聖殿,也是一件島味十足的事了。

追求匠魂的路上難免會走火入魔,腦子裡面想像的船身會一直變動,同時間也得不斷進出醫院,多方面很是折磨,醫院裡頭冰冷冷的氣氛、藥水屎尿味,還有超級無聊但又很必須的食物,我覺得死亡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之前的折磨以及周邊人的難過煎熬,也不知道過不過得去,每天看著不同數據指數,一下次又一堆有沒的的管子,一下是不同的檢查,再來又配上一大堆的藥物,哇,真的是很沮喪跟錯亂,晚上還偷偷跑出鬼混一下才得以小小喘一口氣,就在這個時候,我接到了一通電話,來自蘭嶼的消息,被選上了,任務是到蘭嶼跟部落的大家一起用古法造一艘傳統的拼板舟,這是一顆定心丸,也是一個難逢的機會以及轉捩點,除了爸爸的身體開始好轉之外,我對於船屁股的中邪狀況也淡了,帶著戶口僅剩的兩萬塊,工具箱裝了砂輪機以及簡單的工具,從食物銀行幹來的物資跟一條毛巾,我就出發了。

對於跳島這件事情我並不陌生,很小的時候就開始跳島,一路上也都一直有機會跳島,那是我很喜歡的事情,每一個島都不一樣,直到登島那一刻,永遠都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什麼事、遇到到什麼樣的人,毫無邏輯或是可預測,只有一條規則:每個島有每個島的遊戲規則。上島後也都是順順的,稍微聞一下周圍的氣氛,與耆老們碰面後,找個水源附近的遮蔽物就安置下來了,我有個技能就是可以隨地睡覺吃飯當自己家,簡單的採集也不成問題,硬要說是真的餓不死,但要多好玩就是看接下來怎麼發揮了。

每天早上就是跟著哥哥們上山取木頭,在山上先粗幹一番到大概的形狀跟背的下來的狀態,下午則是回船坊作業,是很神聖但有帶點歡樂的事情,可以但又不可以,可以笑但又不能笑,可以說但又不能說,可以那樣但又不能那樣,真的是很臨場即興的事情,造船其實是可以危險的事情,每天幾個人上去幾個人下來是很重要的事情,中間有很多可以發生,小則輕微皮肉傷,大則準備收屍,十幾個人大家的氣場都很不同,想法/幹法/趴數也都很不同,譬如說木頭被切歪或是洞沒打準,那一定是小弟的問題,絕對不可能是老大眼花或是喝太多手在抖; 如果是船屁股搞錯的話,那這兩天你就會是被大家嘲笑地ㄉㄧㄤ爆的沙袋了。

在山上樹林間看著海邊做工是快樂的事情。

作業間都得保持謹慎,但因為真的太辛苦了,總得有些娛樂歌唱時間才比較順,唱歌也都是即興哼出來的,歡樂與衝突是在一個有趣的平衡,造船是一件帶有靈魂的事情,有一個很強的凝聚力跟感染力,而且必須是得到祝福的,沒有幫忙都還好,至少要得到部落大家的認可,船才有辦法順利完成,我覺得自己非常幸運,因為造船這件事情是非常私密的事情,通常是只有發生在家族之間,不會有外人可以這樣隨便插花湊熱鬧,我覺得很是被疼惜,外加一種莫名的驕傲榮譽光芒,真的是會帥到去面攤吃個麵都會被多塞一顆滷蛋啊,還是半夜散步突然被抓去吃火鍋喝酒,椰油村的人都很愛我,我也豪不客氣的愛回去。

其實睡在溪流旁邊的日子不長,不到一個禮拜我就被收留了,是在一個沒水沒電的鐵皮屋,對我來說棒透了,溪流走路2分鐘就到,這空間也是很妙,堆滿了好多好多的雜七雜八,類似一個垃圾場,塑膠、鐵、鋁、電信局的信號鍋、瓶瓶罐罐、看似很久沒彈的樂器、建築水電工程後的材料,看似沒人要被丟棄但認真去看每一個物件又都可以有功能,廢棄的電池但又可以被拿來充手機,不知道哪飛來的太陽能板但又沒壞掉,放點巧思後又可以用了。

跟居民們也是很奇妙的狀態,因為我看起來就是很隨便,又黑黑的,在那邊晃又不像是觀光客,生活作息跟態度又很快就融入進去,沒什麼違和感,除非開始對話,我的身份也在一週內從外來者、浪浪、樂樂、到在路邊跟阿公喝米酒頭的家人一樣了,甚至差一點就拿到達悟的名字了。

死神之後的惡魔們

那段時間前後好一陣,我一直遇到惡魔,各式各樣的惡魔,人心內的就不說,那是藏在每個人與自己之間的混合體,無處不在; 大自然間的惡魔們就很微妙,一天在山上,內心微微的嫉妒心微微發酵後,腦子開始變得很沉,有點想睡覺、又有點舒服的感覺,突然海哥一聲大喊:楷翊!不要睡著,現在這個時候不能睡。突然醒來,哇靠,還有一次是樹剛斷掉,我直接摸了年輪,那個感受也是很深。後來才知道,樹斷掉的瞬間是關鍵時刻,樹靈會在那個時候出來,靈魂會附著在砍下來的木頭上,跟著我們下山並成為船的一部分。

另一次是半夜去散步,在機場旁邊的一個涼亭,身體已經滿累了,但腦子還是會不停的尬,尬的不再是船屁股的形狀,眼前這艘已經非常明確了,而且已經在狀態內,尬的自我與人們的和平,我開始思索在人生中出現過的每一個人,與他們之前的平衡又是在哪裡呢,每一個相遇都是一種靈魂交換,也會有很多很多自己沒辦法控制的感受,前世今生能量情緒抽插感,有時候是很痛苦的,因為我會感受到這些人的感受,即使他們已經不記得或是不在乎,在相處的過程中我甚至可以感受到對方10年前受過的傷,但又得在現在我的身上發生ㄧ次; 我又是很渴望與人相處的,那是意識到自己存在的方式,我自己本身並不存在,頂多就是一坨碳水化合物,但藉由事物季節的轉變、人群的意識到、所留下的記憶跟東西,跳島也是一個會噴靈魂的事情,你每到一個島上,部分的靈魂就會破碎掉留在島上,並且島上的靈魂會附著在身體上跟你的離開。

那晚在機場旁邊,也是跟山上那昏昏沈沈的感覺接近,風很大,涼亭的樑柱突然掉下,掉在我旁邊沒砸中,一個輕輕的風聲在我耳邊說:趕快回去睡覺吧。

海的就不敢靠近了,先前已經有幾次教訓,也變成了無形的習慣,就是天黑後我不碰海水,至少在我學會怎麼駕馭之前。

這艘船讓我很有感觸的事,那天背著龍骨下山時,有小小的滑了一跤,稍微點到了脊椎,過一陣子後颱風天把船的龍骨打斷了,但最終順利造船完成也被哥哥們帥帥的划出去了,整趟下來我也沒出什麼事情,真是的。我們都傷到了龍骨,但並沒有被打敗,只成變得更強了。

知道在部落的沿岸邊停著一艘這麼美的船,內心很開心。

這一趟也讓我破了兩次處女膜,一次是酒,我其實有一點酒精濫用的問題,但又不到影響到日常作息,我很狡猾的找到作弊的方式,那就是喝很多水跟運動,我很喜歡酒精的感覺,微醺開心,做起事來是更有感覺,手感跟氣氛上都是,但有時候會不小心追,很像一條狗看到一顆球那樣子,過頭的話就是很危險,那不再是開心了,那是一種自我麻痹,很多時候感官是處于非常敏感的狀態,體質也好,或是一種接收靈感啟發的狀態。有一個理論是,只要超過一個月不喝酒,對酒精的反應就可以回到處女的狀態,而且可以會很爽,可能只需要一罐啤酒就可以達到平常要喝一箱的感覺,總之,我沒有撐過一個月,在整個造船過程都順利之後,我就忍不住了。

第二個處女膜是,我把砂輪機的保護蓋拆掉了,過程有很多技術高超的耆老們,每一個都是真功夫,什麼都會,大家的招式也都很不一樣,這一趟也讓我在尋匠的道路上倍增了不少,眉眉角角,就是光用看的就學了不少,實際跟著大家幹,哇,是大躍進。其中印象很深刻的是木溪先生,都已經70幾歲了,每天一大早就背著一個小學生的包包,裡面插了一隻保力達跟斧頭就上山,我追不到他,夠實幹的兒,他是可以單獨一個人上山,只用斧頭在山上把船造後,拆掉在帶下山,他造過的船有好幾十艘,他的人生態度也是我非常欣賞的,完全沒有長輩的樣子,皮皮的,我們總是在大家後面打混摸魚,對他來說,什麼都好,什麼都美,什麼都可以啊,有技術但完全不炫技,真的就像是一個10幾歲的小傢伙。

晚上收工後,會跟大家一起開個伙,打打屁數星星,海哥會分享許多創作的經驗,這非常有趣,他除了造船以外、在航海、文字創作、影像各方面都有碰一點,更屌的是,他是可以全程用族語對話,那在現在已經是非常稀有的事情了,再放遠一點我們也可以尬到南島語系這一塊; 與他對話後,在島味尋找、船屁股的幻想之間的疑惑都不見了,我更清楚用垃圾造船這一條路了。

船屁股就決定用紅色的倒三角吧,我一直對於70年代的車子很甲意,陵陵角角的感覺,很帥,反而後面出來的流線感我就沒那麼有感覺,我最喜歡的汽車工匠藍寶堅尼就是用陵陵角角的阿牛打趴法拉利,紅色除了帶點騷包的元素之外,也各自代表了日本的朝日以及印尼的流血,這兩個點都會是接下來跳島想要挑戰的地方,日本的工匠精神也是我學習的指標之一,他們除了文化底蘊夠扎實之外,在匠者這一塊也是非常保護以及尊重,一板一眼非常用心在細節上,是一種追求極致的魂,我很希望在台灣的匠者們有一天也可以像他們一樣的被尊重,而不只是被當成低層的藍領工人,眾人騎沒人疼的,辛苦的把東西做出來後,價格跟尊嚴還要被糟蹋; 可能是因為天氣,有個推理是約接近赤道的人會越懶,也會越快樂,越隨便,我第一個跳島的地方就是在印尼,真的是落後,但大家都好開心喔,無憂無慮,即使物資匱乏,還是可以很踏實的生活,而且真的是很聰明喔,就吃飯大便來說好,左手是用在髒的地方,右手是用在乾淨的地方,不要搞混就好,吃飯就用手吃,吃完之後舌頭舔一舔,手拿的起來的話表示食物已經不會太燙了,也是混合湯汁最好的方式喔,又均勻又好吃,不需要任何餐具誒,一次性餐具真的很笨!再來就是大便的時候,泊點水左手下去把屁股弄乾淨,過程不需要衛生紙誒,表示也沒有包裝,為了拉屎而砍一棵樹根製造塑膠垃圾也是真的很笨!說他們落後窮,其實他們一點的不窮,我就曾經被印尼的乞丐請過飯,而且不垃圾場有部分的贊助者就是來自印尼,在我眼裡他們是無比的富裕,喔對了,忘了提到,他們有2萬多個島可以玩誒,一個島一個故事你們自己想像一下那畫面吧。

再來可能就是跟自身背景比較有連結的原因,傳說在日本政府撤離與國民政府來台之間有一個空擋,是屬於無政府狀態,整個島上沒有政府、警察、什麼行政院立法院都沒有,全島是安全的,沒有什麼恐怖事情發生,可以說是一個烏托邦了,在那個時候,台灣女人為了不浪費,把日本國旗做成了內褲給小孩子穿,小孩子們穿著跑去溪邊玩水,那畫面好像是一堆猴子,我想要這艘船跟那個黃金年代的相呼應,是一個島味。

玩水

或許是仗著上輩子是海豚,還是說真的運氣好,關於玩水這件事,真的是渾然天成,一般我會先看天氣夠不夠熱,氣氛對不對,夠熱對看一下水的感覺又不錯我就是直接下去了,不管是哪個海邊、溪流、瀑布,總是可以很直接的彼此擁抱,像是呼吸那樣,好自然的什麼都不用多說。

有可能真的只是幸運,當我試著往下一步走的時候,就是另一個故事了; 有一次鬼門開的時候,我跑去苑裡的海邊泡水,當時正在尋找靈魂,腦子也沒有太多想法或是感覺,就往水裏走,太陽很舒服,我躺在海水裏,看著天空,全身是放鬆的,我把頭一轉,看到了一大堆浮屍,其中一個轉過來看著我,笑笑的說:「你不怕嗎?」。我沒回應,靈魂不見比當孤魂還要糟糕。

轉捩點是在差不多緯度的東海岸,風景跟海邊的名字都很漂亮,真的下水就沒有想像中那麼漂亮了,幾次傻傻被浪捲拉下去,僥倖閃過幾次硬的後,耳聞目睹過幾次事件,膽子也變小了; 一次在金面瀑布的頂部,一如往常,喝點小酒,曬曬太陽泡水聽大自然唱歌,想說時間還早,在混一下應該沒差,慢慢往下面走挺舒服的,上一個瞬間還是很亮,突然整個畫面開始黑了,在山上天一黑就是完全不同故事了,尤其是走石頭路,視線開始變很糟,溫度急速下降,黑暗開始吞噬著者座山,氣氛開始變得很陰森,山頭開始出現一個不一樣的聲音,我不敢往回看了,趕緊往下逃,差一點回不來了。

大自然的力量,一點都沒有在跟你客氣。

水深危險 請勿靠近

幾次瀕臨死亡的經驗讓我開始用不同的角度看待玩水了,不再那麼魯莽、無知、輕浮,並開始用一個比較敬畏的方式去玩。

每到一個新的水域時,我會試著找當地的居民聊聊天,問問周邊的地理狀況、哪裡有石頭或是危險的,穿牛仔褲下水跟離岸流打摔角並不是一個可以走太遠的選擇、喝酒下水也不是那麼聰明,現在會先注意補充水分,體力跟精神狀況有把握的情況才下水,玩完水上岸在喝酒,並且是有可以信任的夥伴以及有把握的區域內玩,這很重要。

台灣雖然四面環海,但其實我們都跟大海沒有那麼的親近,有些說是黨國教育的束縛,戒嚴時怕人們離開這個島,於是掰了一個奇怪的故事,總之,不要玩水。那到底什麼是危險呢?水域本身就是無條件的危險,還是當人們不懂水性還下水而造成的危險,這兩者有很大的區別。我覺得是對於環境以及玩水的無知才會造成危險,一昧的禁止玩水對於島味不是一件健康的事情。

我覺得我們應該多玩水,並藉由玩水的過程中去了解這塊土地、環境,可以的話也順便把不屬於大自然的人為垃圾帶走,我相信這是一條可以活得更開心的一條路。我喜歡玩水、我要玩水而且我還想用塑膠垃圾造一艘船繞著台灣四處玩水。

這條路是一個完全不同的領域,即使在塑膠再生這段已經有足夠的知識跟經驗,也完全可以看到這項媒材的潜力,要造出一艘船來絕對不會是太大的問題,但這次得重新開始,不停的研究船體,到台灣四處不同的造船廠考察,學習結構,然後還得了解航行、看海象、數星星,哇嗚的一項大工程,一個人的力量真的是好小,好小好小,以前覺得晚上在海邊升個火、彈個吉他數星星、累了躺下睡一下很舒服,現在如果沒辦法抓出星象,就不用回家了。

更困難的是水域的政策及法規,這邊先不提了,因為那令人太失望了,還有一大段路要走就是了。

幸運的有找到幾個航海的圈子可以彼此取暖一下,真的是跟趴體很不一樣的世界,一群陌生人不負責任的亂敲著酒精然後天花亂醉跳舞到天亮臉歪掉,到一群陌生人在太陽還沒起來以前,精神體力都得準備好,平靜的準備下岸前置作業,每一個環節都可以跟生命安全有關,隨便一個小閃失,整船的人可是小命不保,腦子要夠清晰,航行時大家的命是綁在一起的,不管你們價值觀怎樣有沒有共鳴,你喜不喜歡彼此,那都不重要,在水上,一切都是那麼平靜。真的是島味十足的一件事情。

嗯,島味就是,玩水。

一邊玩水一邊把不屬於大自然的東西帶走。

再生塑膠的特性、應用、挑戰

塑膠再生最亮眼的是既迷幻又特別的花紋跟顏色,一個我很享受的畫面就是每當有人第一次實體看到時,像是嘴裡面被塞了100顆檸檬,眼神充滿不可思議的表情了,疑惑、驚艷帶著疑問,好喜歡。每一次製作時都不知道會是怎樣,直到打開模具的那一秒,那是一個充滿期待與害怕的過程,當然內心會希望是漂亮的,很多時候也是很多時候甚至是完全的敗筆,整片臭火焦或是蹦米香的,是完全沒有辦法拿來後加工的狀態,失敗率高,所有辛苦的前製作業就什麼都不是的躺在你面前,像是好不容易造好的火箭在起飛後兩秒直接在你面前爆炸,成為一堆沒用破碎的殘骸。

顏色來自與前置超級無聊的手工分類,除了依照種類、顏色一個一個慢慢的分開後,還得進入清洗階段,分類是耗工、清洗則是耗水,當然,非常耗時。塑膠收集也是一個大挑戰,是淨山、淨海、街上亂飛的塑膠袋、以及全台灣各地寄來的一次性廢棄塑膠。

同一個物件在不同情境可以有不同的故事,爬山爬到一半看到的,山上的一公里路程跟一般道路的一公里是很不一樣的概念,在海邊被釣客塞滿檳榔渣跟煙蒂的,或是被海水沖的面目全非的並沾滿有機物的,這些都會影響再生的結果,一個我最喜歡的是由不垃圾場支持者寄過來的塑膠,
除了是都是洗的乾乾淨淨之外,有時候還會依據個人喜好的排得很整齊,這邊忍不住想要稱讚有好好回收的大家,真是很大的幫助讓整個再生的前置簡單很多。

目前廢棄物來源主要還是以民生消費品為主,大多是吃吃喝喝以及廚房浴廁相關的包裝類,根據環保屬官網的資訊,台灣每年約有600萬噸的廢棄塑膠,世界的行情認知是不到10%的塑膠可以順利的被再生,表示著台灣每年燒掉的塑膠垃圾會有500多萬噸,可以用的材料被直接燒掉換成了環境賀爾蒙,喔對了,這些焚化爐維護的費用也是很可怕,而且是用你跟我的錢。

當然還有其他更多的塑膠廢棄物來源,產業廢棄物或是醫療廢棄物,去再生的成本、風險困難度就更高了,就光想想一下去清洗分類10公斤的牛奶瓶跟10公斤的針頭,或是許多漁業相關的塑膠廢棄物其實材料並不是單一材質,有時候會加入金屬或是其他材質導致再生困難。

以地球上的材料來說,越單一乾淨的情狀下,價值就會越高,因為加工會簡單很多,常常舉到的例子是挖黃金的樣子,如果你在挖黃金,你希望是挖到一整塊純的黃金,還是混合著一堆有的沒沒的?我猜也是希望一整塊純的吧,塑膠也是一樣,這邊順便修正一下大家的認知,常常會有人看到塑膠再生,就覺得酷誒可以再生,好像是一顆仙丹一樣,喔不,塑膠再生不是魔法,是一般人不願意去面對繁瑣的逆向工程,過程更是消耗能量、時間、人力、有時候自己的意志力也會常常被磨損,更別說中間產生的廢棄物是很容易讓人生心理上生病的。

板子的顏色可以選嗎?

理論上是可以選的,如果你願意自己收集並洗乾淨的話,那就可以選,我們可以決定製作前放入多少比例的顏色,或許你特別喜歡某種黃色,當然是可以放很多那種黃色,但目前只有遇到幾個非常激進的傢伙幹過這樣的事,一片板子的重量約為6.5公斤,一個瓶蓋大約是3公克,所以你會需要約2167個瓶蓋才有辦法得到一整片自己喜歡的顏色,所以別再問我可不可以選顏色了,答案是可以但你得自己去收集。

我並沒有辦法去選擇會撿到什麼樣子的廢棄塑膠,邏輯上是就是在自己能力範圍以及爽的狀態去盡量去撿,可能今天我去海邊心血來潮只想要撿藍色的打火機,或是上山的時候看到一個餅乾包裝,就會很不爽又不情願的撿起來,因為捨不得看到不屬於大自然的東西在那邊亂飄,真是看了心情就很差。

看到什麼就面對什麼,有的用就開心了。

對於顏色這件事情,我的態度跟立場就是手頭上有什麼就用什麼,喜歡自在的發揮; 好啦,總會有幾個例外的情境,你們的想法真的是超級讚,顏色來源又是自己處理,也願意支付讓人開心的費用,那我願意放下自傲並配合你對於顏色的堅持。

在電影《魯冰花》裡面阿明的蠟筆總是又短又爛的,別說色系齊全了,他連一隻完整長度的蠟筆都沒有了,但那不影響他創作的想像力,作品呈現出驚人的靈魂,另一個名字我不記得了,不重要,就是那個討人厭的村長兒子,總是有最棒最貴的蠟筆,但沒有一點像樣的作品,阿明的態度至今還是影響我很多,對我來說那是最棒的創作狀態了,每天可以坐船、玩牛玩泥巴,然後家裡就是在茶山旁邊,空氣跟風景都超棒的,還有與那母愛的共鳴,即使生活有多不容易,還是堅持著一直走,真是帥歪棒透了。

另一個關於顏色的現象就是,現在的廣告行銷養成的一個看似不是那麼將康、公平的現象,就是可以讓你挑顏色,出錢是老大,甲方雞雞最大就已經很糟糕了,還要可以有另外五種顏色可以挑選,把消費者養到一個不可一世的境界誒,在大多數的生產製程中,顏色其實是增加生產成本而且很容易產生污染的一件事情,也很容易造成浪費,硬要的更多選擇,以為那可以安撫寂寞的靈魂,喔不,你的人生並沒有因為這件上衣的顏色豐富而更豐富,衣服的功能是拿來保暖用的,車子到底是什麼顏色其實也沒那麼重要,那只是一個交通工具,能讓你安全的從a點到b點不是嗎?但現在的我們不停著在用這些物質去呈現我們的價值,那對我來說是極為瘋狂的,現實中,能真的把環境搞砸的不就是那群穿著西裝的傢伙們嗎? 一個整天不穿衣服在玩泥巴的傢伙其實也沒有辦法造成環境太大的損壞吧。

先別扯太遠,在有意識以及酷酷的行為條件下,可以選。

心中有愛,四處皆愛; 沒感覺的話,什麼顏色都沒感覺,對吧?你知道我在講什麼,感覺。

會亂撿垃圾的人請到後面笑一個領獎勵

說實在的其實沒有人有義務去對另一個人醜陋行為負責,你在那邊亂丟是你家的事,跟我無關,反正那又不是我家,但那是非常自私的想法,大自然就是大家的家,這幾年這樣撿過來,我發現真的是要自己歡喜甘願的情況才有辦法一直走下去。有時候人們會覺得阿你撿垃圾是理所當然,阿我就繼續丟,如果你有類似的經驗的話,我想跟你說,你很棒了,不要因為一些狗屁而自己心情不好,我會非常樂意請你喝一杯啤酒或是分享食物,因為我想要慶祝鼓勵亂撿垃圾的風氣。

塑膠再生的特性除了可以講三天三夜的酷之外,是一種減少環境負擔,讓原本要進去焚化爐的塑膠垃圾多了一個機會:轉換已經被生產且丟棄的廢棄塑膠,再生素材的應用減少自然資源的開採,100%回收且100%可在被回收再製。

強度

時常有人問到這材料夠強嗎?這是一個有趣的問題,我就會很皮的反問他們,那你怎麼定義強?通常沒有太多人可以回答,幾個比較籠統的方式就是把再生板材從肩膀高度自由落體下去,嗯,不會破掉,1.6 cm厚度的板子空手道黑帶也打不破,拿來用力的敲頭的話應該是你的頭先破,再生塑膠可不可以耐重?製作過程是由10噸的力量壓製而成,材質本身可以耐到約5000 PSI,腳踏車的輪胎大概在50 PSI就可以爆胎,作成桌子或椅子夠不夠耐呢?那會取決於你怎麼去作結構,一般我測試的方式就是一個人站上去跳來跳,基本上結構都會比塑膠早壞掉。一個比較激烈的案例就是戰鬥機上的外殼,就是飛行員上面那個透明殼,就是塑膠做的,所以塑膠是一個超級強的材質。

這邊我也想替塑膠申冤一下,常有人說「你當我塑膠做的」,我不太確定那是什麼意思,但聽起來不是太正面,總有一種廉價感或是脆弱的畫面。因為我們卡在結帳後店員問你要不要塑膠袋那薄薄的感覺,當然一絲就爆了,如果我們把金屬或木頭也做的一樣薄的話,那也會是一下就爆了吧。

廢棄塑膠應用

最常被問到的問題是可以應用在哪,簡單的邏輯就是把再生塑膠當成一種材料,好比是木頭、金屬、或是一顆石頭,你可以拿木頭來做些什麼呢?一張桌子、一張椅子、一個書櫃還是就放著好看,答案是想要拿來做什麼就做什麼吧,塑膠再生板材的特質跟木頭很像,後加工的工具跟工法也很接近,切割、打磨、鑽洞、鎖螺絲、卡榫、到後面的組裝、打磨、上蠟都一樣,跟木頭不同的是,你不需要種樹25年後砍樹,不像木頭怕水會長香菇,也不像金屬會生鏽,塑膠根本不會爛,現在科學上最大膽的研究是,塑膠這材質可以用超過2000年; 然而,塑膠害怕的是溫度以及資外線,溫度攝氏70度開始會有鏈子晃動的化學反應開始,長期風吹曝曬表面會開始脆化降解,也不建議應用在會進入人體的設計,例如碗或餐具,法規上也不允許廢棄塑膠使用在食器上,這麼多年玩塑膠的經驗與知識告訴我,塑膠接近食物是你可以對食物做出最噁心的事情了,溫度造成的化學反應,你真的不知道是什麼,有些說是環境賀爾蒙,也有一派人馬說食用少量的塑膠為例並不會對人體有害,也看過人乳裡面檢驗出塑膠的範例,總之,我個人是絕對不會讓我要吃的東西接近任何塑膠。你想想看,人類歷史上,有哪個人把塑膠當食器用了?兩百年前的人們沒有這樣幹的話,那我們應該也不要這樣幹,要相信先人的智慧。

應用真的是說不完,譬如說刀柄、電燈開關、汽車外殼、甚至到戰鬥機的部分零件都可以是塑膠,我想說的是,用力的發揮你的想像力吧,期待。塑膠的意思就是可塑性無限,在於你願意丟多少時間、金錢以及熱忱,我覺得有很多可能性,我自己目前是打算拿來造一條船,並繞著台灣航行。

挑戰

只有很少部分的人可以把想像的物件幹出來,大部分的都只是想的講的很爽,但不會實現,垃圾變黃金大家都愛,但有誰真的幹出來了?真的是沒有幾個了,因為太麻煩。

真的是會有不少挑戰,舉例來說,再生素材有太多不完美了,品質不穩、內部不扎實、表面剝落、不平整、坑坑洞洞、這些雖然都可以用一些工法去克服,但會很花時間,拿木頭來說,一塊可加工的,基本上隨便刨兩下,砂紙400號過兩下,就很容易達到一個光滑漂亮的地方,再生素材卻要5~10倍的工法才可能到漂亮的狀態,刨過之後遇到坑洞,在用熱焊去補,補完之後在刨個幾次,砂紙至少也3~5番號都認真過一遍,才勉強有點漂亮的樣子,當然是可以到達精品的狀態,但那真的是不容易到達的地方,目前到得了那邊的只有一些無藥可救、不切實際對充滿熱忱與浪漫的匠者可以做到。

這邊要申明一下,請不要被網路上這些再生物件的迷幻給騙了,那是需要很多功夫才有辦法到,除了要有心理準備、基本的木工底子、不完美的包容與欣賞、耐心、錢、時間、意願等等,偶爾遇到幾個業主不知道也不願意駕馭這材料的,對於塑膠再生板子的不完美是沒辦法接受,這樣說吧,好比你不會開車,也不打算在賽車場上練習,然後買了一台f1賽車,第一個彎都還沒過,車子就冒煙爆了,然後你開始責怪車子的製造商,再生塑膠是一個非常挑戰狡猾的材料,請先做好事前研究,我可以跟你分享相關的知識經驗,但不會接受退貨這件事情,每一片都是我冒著生命危險製作出來的,每一片作品就像是自己的小孩一樣,我希望他們都可以達到一個可以被疼愛的地方,其實我也不太喜歡賣給不懂欣賞愛惜的人,無奈生活中許多帳單。

使用再生塑膠真的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真的是有錢有閒、有耐心、有喜歡、並瞭解這項材料後面代表的含義以及要傳達的訊息。不然你只會覺得這種用垃圾做出來的東西一點價值沒有,為什麼要錢呢,垃圾又不用錢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