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cart is currently empty!
Category: 社區與教育推廣

八斗邀的秀真|在地永續的硬核煮婦
在基隆,有一間不像餐廳的餐廳。她用一盤料理、一場飯局,煮出永續的日常與信念。 八斗邀是一間在基隆的餐廳。但說它是餐廳,好像不太準確。它更像是一個私廚基地,一個說書人的據點,更是一個北海岸最硬派的永續推進器。 講到主理人秀真,除了個性古怪(這是優點),她那幾個讓人敬佩到無話可說的堅持,才是真正的重量所在。不垃圾場 Trasholove與她認識快十年了。 一位在地永續的硬核煮婦 最一開始,是她找我做一些再生物件,說是要辦一場永續市集出展使用。老實說,那案子我沒太大的興趣。對我來說,做些小而乖巧、沒有火氣的東西不太來勁;小東西沒什麼利潤,玩起來也很無聊,我私心偏愛的是怪怪又有挑戰性的案子。 但她接下來說了一句話:「我要辦一個活動,叫做『不塑鬼放出來』。」我愣住了。我想,哇,這人有意思。 從「不塑鬼放出來」開始的行動 「不塑鬼放出來」這個名字,聽起來像是調皮的文學社團,又像是某種荒謬詭異的民間儀式,但它背後談的卻是塑膠減量與日常生活中永續意識的推進。 她不是只講,更是身體力行。用餐會、讀書會的形式,推廣塑膠減量與在地文化,並且堅持使用基隆本地的食材、配合季節料理、自己備料備菜。這些事情聽起來浪漫,實際上極度搞剛;但也因此讓「餐桌」成為社區參與的入口。 誰該為永續負責? 到底誰該為永續負責?政府?企業?消費者?還是任何人?我想,是像她這樣的人——不等答案,自己就先做了。 推永續是很困難的事。它吃掉大量的時間、精力、資源,卻通常得不到直接的回報。不是立刻變現、也不是即時掌聲。很多時候,推動永續就像是在地底種下一顆種子,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發芽,更不知道會不會有人發現它的存在。對一家私廚型態的小店來說,要維持運作已經不容易;再加上使用在地食材、支持小農、講求季節感、服務熟客與社區居民,經營壓力遠超想像。但她還是做了,而且做得漂亮。 煮飯給自己人吃的哲學 八斗邀的用餐模式有點像「煮飯給自己人吃」。不是流水席,不是快餐,不是大量銷售模式。她採預約制,不求多,只求對;用料得是自己也會想吃的東西,客人也得是願意理解這份料理背後的人。她不是開餐廳,是開家廚房給在地人,也開了一條入口,讓外地人得以靠近這塊土地。這樣的模式,是最誠實的永續餐飲。 從垃圾到料理,我們都在尋找理解 因為我在撿垃圾的時候,也總是孤單。很多時候我們做的事情,社會不會主動讚美,反而覺得你吃飽太閒。會有人說「你去淨灘喔,我幫你多丟一點垃圾讓你撿」,會有人說「你一定很有錢才有空玩這些」。但他們不知道,我們只是找到了那件想做的事。 我有時候會繞到八斗邀待幾天,在北海岸做完淨灘後,騎車過去,看著潮境公園的海,泡個海水澡,然後去找秀真吃她私藏的蛋捲(對,那道菜不在菜單上)。那種幸福不是吃得多貴,而是吃得很被理解。 社區的庇護所:不塑鬼放出來 我們有時候交換最近看的書,有時候講彼此又遇到了哪些莫名其妙的事,有時候就只是靜靜看海,不講話。八斗邀像是一個精神上的庇護所。 我一直覺得她做了一件最傻卻最有意義的事:她三不五時開放自己的空間給大家聚餐,不收費,但有一個條件——不准帶塑膠容器。所有的食物、飲品都得自己用環保容器裝來。這不只是一場飯局,更像是某種社區練習。沒有標語、沒有口號,只有身體力行。 而且這些活動不是有誰補助她辦的,是她自己掏腰包、自己張羅空間水電與時間體力。她不是政府,不是基金會,只是一個用心過生活的女人。當然也不是沒有遇過白目的人;總有一些免費仔覺得一切都理所當然,甚至還嫌東嫌西。但我們不是來討拍的——我們是來讓事情變好的。 文化不是發生在大舞台,而是日常裡每一個人的選擇裡。 結語:一口蛋捲的永續革命 永續這件事從來不該只是一句口號,它應該是落地的、具體的、能吃得到、能感受到的。秀真用她的餐廳做到了這件事。她用自己的方式、自己的節奏、自己的語言,去影響她能影響的人。 如果你還沒去過,我真心推薦你找一天預約去吃頓飯,感受一下她煮出來的能量。你會發現,永續並不只是冷冰冰的制度與結構,它也可以是一口溫熱的蛋捲、一場真誠的對話、一間藏在基隆小巷裡的溫柔革命。 參與「不塑鬼放出來」活動 這次我們也用 不垃圾場的塑膠再生板材,製作了一個全新的「塑膠收集箱」。如果你住在基隆,家裡有廢棄塑膠想讓它重生、變成更酷的再生物件,或只是單純對 永續生活與再生設計 有興趣,都歡迎繞去看看。那裡不只是丟塑膠的地方,更像是一個讓改變發生的小據點。 👉 參考我們使用的再生板材:塑膠再生板材(連結) #不垃圾場 #Trasholove #塑膠再生 #升級再造 #永續 #永續餐飲 #社區行動 #循環經濟 #基隆 #八斗邀 #不塑鬼放出來 #垃圾匠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