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蕙菱
塑膠袋是現代消費便利的終極象徵,對於從未計畫今天會臨時購買什麼的我們來說,它是一種最簡單的選擇(沒有錯,我們都做過) 8O,問題是這個塑膠袋的平均使用時間大約只有12分鐘,我們每個人每年平均使用150個,每年全球就有5000億個袋子被分散在海洋、綠地和焚化爐裡,沒有一個選擇是能讓地球生態往更好的方向走的,暴露在自然荒野中的塑膠會慢慢降解成為塑膠微粒或是在未來幾百年飄移至世界各個角落。
目前有許多國家的政府開始對塑膠袋發布禁止令,特別的是這世界將近一半的塑膠袋禁令發生在非洲,因為這不只是環境問題,還影響到了公共衛生與農業,塑膠袋進入排水溝堵住了排水孔而造成蚊蟲孳生進而引發嚴重的瘧疾問題,因此肯亞頒布了目前最嚴苛的塑膠禁令,凡製造商、銷售商和進口商觸犯禁令便會獲得19000美元的罰款和四年的監禁。
再回頭看看我們,台灣政府去年也開始推動限塑政策,約有十萬個店家不得提供免費塑膠袋給民眾,因此許多替代塑膠袋的產品與方案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但事實上,生產一次性產品需要的資源比重複使用的替代品少很多,如紙袋與單次使用的塑膠袋所造成的環境影響相比,紙袋至少要重複使用43次才能抵銷樹木砍伐所帶來的環境傷害,而有機棉袋更高達20000次,這樣的數據使我們開始疑惑實施塑膠袋禁令所帶來的優點與缺點是否不成正比?此外市面上所販售的購物袋通常是由聚苯乙烯跟聚乙烯(PP)製成的,感覺不像塑膠,但是遺憾的是購物袋依然是塑膠袋的表兄弟,當然購物袋可以長期使很多次,但是塑膠問題仍然存在,只是換了一種形式。
雖然我們並非專家,但可以感覺到除了禁塑令之外還缺少了某些完備的方案,在禁止塑膠產品的呼聲增長中,感覺就像是某種社會革命與運動的開始,無庸置疑這依然是好的開端,但我們的目標需要放得更長遠,必須找到一個可持續且不傷害生態為前提的系統來解決以上這些問題,創造可行的替代方案還有尋找新的材料,以降低生產與長期使用所帶來的環境影響。
所以在這個磨合期,讓你我都盡一分力,在確保跳過塑膠袋的同時(不要忘記可能還有十億個塑膠袋正在我們的海洋漂流著),我們依然可以動點腦筋選擇將家中已經被使用過的塑膠袋、食品包裝袋做成簡單好用的購物袋或任何生活用品,我們簡單的製作了「如何把塑膠變成購物袋」的教學影片,教大家如何把家中的塑膠袋再利用,我們必須要了解環保並不是一種口號,而是一種生活態度與創意,「資源再利用」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並不是只有「購買新的環保用品」一個選擇,平常被一次性用品的便利給寵壞的我們,有很多消費的時刻我們都知道好像可以徒手拿就好不需要袋子,有很多喝飲料的時刻我們都知道也許不用吸管、蓋子直接喝並不會影響到什麼事情,這並不是為了環保要生活與科技倒退五十年,而是一個目前最合理也最不傷害自然的方案,讓我們重新找回身為人的判斷能力與感知,不要再被消費文化所制約,這樣自然而然我們的環境跟身體都會更健康。